在伏羲的眼中,为众人所包围的那个道人气息逐渐变化,自原本的雄浑暴烈,逐渐变的醇厚而平和,变得如水一般,这等分明没有掠夺外物,却可以让自身的境界有所变化的状态,是伏羲所陌生的。
大道之行,唯有横掠苍生万物,以补益我身,如是方可。
可怎会有如眼前这道人一般的蜕变。
未取分毫,反予万物。
他深深注视着眼前的画面,旋即却察觉到了些微的不同之处,微微皱眉,视线瞬间落下在齐无惑的身上,眼底稍有些微诧异之色,道:“这是……”
齐无惑体内,人之炁流转,终于突破了原本的关隘。
不再局限于如司法大天尊仪轨而来的天之炁一般的大成状态,在这讲道说法,传法门于苍生的诸事之后,终于突破了这一层境界,已经臻至于圆满无上之境。
而后,这等明明已经臻至圆满之境的人之炁,竟然缓缓蛰伏下来。
五方五炁未曾聚合,未曾彼此连携,流转不断,已臻至于最高的五气朝元之境,反而倒是变得微弱起来,似乎和这道人彻底相合。
而在外面,伏羲眼中所见和他神魂感应的,却是相悖的事件。
这道人分明突破了。
这一点,不需要任何的质疑。
但是以常规的修行判定来看,这个道人的境界,却反倒是降低了。
那原本地仙境巅峰的气息朝着下面滑落下来,最终滑落了一个层次方才止住了,青衫男子注视着这一切,若有所思。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是如此。”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那位黑袍道人再度讲法,再度往更深层次去讲述。
但是他讲道月余,每一次都只是讲述到了那个地方,就会停滞下来,再不复继续推进,众人心中自有遗憾,有意犹未尽之感,不得自这道人处得来接下来的部分,只好反求诸己,反求诸己不成,便和旁人开始讨论起来。
一开始的时候,这里只不过是分享自己见解的地方。
人们只是自发性地汇聚在一起。
渐渐的,聚集在这里的人们越来越多,人们也开始不满足于彼此谈论,思维的碰撞逐渐迸射出来星火一般的光芒,彼此之间的思维想法相互碰撞,逐渐完善,产生了各自的倾向性。
而人族最初之年就是围绕在娲皇娘娘身边的。
天然便有聚集在一起的倾向性。
拥有类似的思维想法的人们汇聚在了一起,构筑成为了新的学派,一日一日,彼此碰撞,彼此启发,今日你胜,我便开始研究你的学派,而他日我胜了,则亦是如此。
不知不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已经汇聚了许许多多的人。
每日里这稷门之下的九座石碑,都是有无数人在汇聚,交谈。
哪怕是平素,亦有千余人打底。
这千余人的面孔每日在变,因并非是人人皆有时间,但是却自始至终,并不曾少过,但凡是有所闲暇,人们便是会来此谈论,每到节日休沐,则是人多为患,不止一次地惊动了来自于京城各处的军阵。
有官员担忧会否影响百姓日常,上禀于皇。
人皇李威凤未曾驳斥于此。
本欲要下奏折圣旨,告知于各处不必如此。
却有长公主李琼玉前来,长公主已在国度十余年,主动修行石碑之上的道经,在最初的时候,引动了百姓的热切之心,其端庄雅致,容貌极美,修道有成,十余年来,却是朱颜不改,庄雅无双,令国中不知多少人钦羡不已。
曾经有国家之栋梁,有百年难遇一位的奇才做诗表达倾慕之心,长公主只将这信笺折为纸灯,放入河流,任由其来去,这十余年来,这位天下第一美人自始至终,不曾婚配,也不曾有过和谁有感情暧昧的传言。
人们都说,长公主爱此人间。
才不去回忆旁人感情。
也有人说,曾见过有女扮男装,神色清丽舒朗者走入红尘市井当中,曾经见到长公主曾和一名穿着黑袍,玉冠束发的男子,于此老树之下,对坐而饮茶,谈笑风生,素来雍容平和的脸上噙着微笑
也有人说,曾在正月第十五日,见长公主乘船行于京城河流之上。
那一日河流安静流淌,如同汇入天河,河流之上有无数花灯如火如星辰。
道人坐在僻静的地方,观此红尘人间灯火如群星,上抵星河。
长公主只是安静看着这些灯,自上游灯火通明处的桥梁之上,看着那黑袍温和的道人。
而对于这些民间百姓们津津乐道的传言,长公主不曾回应,也不曾否决,今日来此,上禀于皇,说是因言辞之令,终究有其局限之性,有其力所不逮之处,唯上行下效,方是最好。
于是百官百姓,皆见到了人皇李威凤,于此繁忙公务之中来到稷门之下,亲自来此观摩石碑,与人论道说法,此后,人间自是越发认可于在这石碑之下论道,而先前存在的阻力瞬间消失不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为长生仙请大家收藏:(m.19wxw.com)我为长生仙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