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乎乎的汤面李逸一连吃了两碗,又把刘艺菲剩的大半碗吃了。
面的分量不小,一碗的面量足有八两,连汤一起一斤多。
这种路边店的顾客都是来往的大车司机,味道可以稍微含糊点,但分量一定要足,不然生意是做不下去的。
李逸除了面以外,李逸又要了两斤羊肉,和小白一起分着吃了。
刘艺菲只吃了一块就不吃了,说要控制体重。
一顿饭热乎乎的吃完,李逸结完账后来到店外,看着尘土飞扬的国道,和远处已经枯黄的黄土山丘,才满意的继续上了路。
这家店的面,味道差点意思,肉和汤都没熬够时候,味精放得也有点多。
不过他吃这顿饭就为了吃个气氛,能再体会一下当年舟车劳顿后被热汤面熨帖肠胃的感觉,他就已经很满意了。
车子继续向绥德开去,或许是吃饭吃热了,李逸出了点汗,所以就把外套脱了。
刘艺菲依然裹着她的那件暗红色羽绒服,望着窗外。
忽然,她咦了声:“好像下雪了。”
李逸闻言,向车前看去,果然发现挡风玻璃上开始出现了星星点点被雪花撞到后融化的水痕。
刘艺菲也看到了这一幕,当即就开心欢呼:“哇!真的下雪了!”
雪是南方人永远也无法抵御的诱惑,其次就是苹果树。
不过让刘艺菲失望的是,这场雪只下了一个多小时就停了。
然后,等到李逸一行人抵达时,外界的气温就已经下降到零下七八度了,足足比他们出机场时冷了四五度。
到了酒店后,李逸放下行李,收拾了一下,就和刘艺菲一起去了拍摄现场。
拍摄现场在县城下面的亢家沟,也就几公里远。
但抵达拍摄地后,李逸却发现,当地的住户住的都是颇有年代感的窑洞。
刘艺菲是第一次见到窑洞,看得新奇,从下车开始就在惊叹。
听到动静,曾顺从窑洞里迎了出来。
“这么晚了,你们还来干嘛?”
他笑着招呼:“赶了一天路,你们在酒店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再拍不是挺好?”
“还早呢!也不怎么累,先来熟悉熟悉场地呀!”
刘艺菲笑着说了句,随即就仰头看着面前的窑洞,赞叹:“这就是窑洞吗?看着好有感觉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没想到这么大。”
“怎么?你以为叫洞的都不大吗?”
曾顺开了句玩笑,就引着他们进了厨房:“外面冷,进来说话吧!”
厨房里水汽蒸腾,将屋顶的灯光笼罩了起来。
老式的日光灯泡把屋内照得黄蒙蒙的,也让刚出锅的黄馍馍黄得耀眼,像是掺了金子一般。
灶台处,几个大娘在包着黄馍,换着蒸笼。
一旁的案板上,一个面容苍老的老汉,正在卖力的揉着一盆黄面。
摄制组在四周架设着机器,拍摄着劳作的场景。
闻着刚出锅的黄面馍,李逸只感觉口水上涌,肚子又饿了。
刘艺菲也忍不住赞叹:“这个是什么?闻着好香啊!”
“黄馍,糜子面做的。”
李逸随口解释,视线却在看着蒸笼里的黄馍。
“糜子面?听着有点耳熟…”
刘艺菲回忆了下,随即想起了什么:“是不是你之前做油炸糕的时候用的那种面?”
“对。”
李逸点了点头:“就是黄米。”
之前在《中餐厅做东北菜的时候,他就用黄米做过油炸糕,刘艺菲也吃过。
曾顺进屋后,就没时间关照李逸两人了,而是凑到了监视器后,看着拍摄出的画面,一直到一段黄馍出笼的特写拍完以后,他才给李逸介绍着揉面的老汉:“这位是黄国盛老先生,他卖这种黄馍已经有七八年了。”
“黄爷爷你好。”
李逸客气的问了声好,一边笑道:“你的手艺真好,这黄馍闻着就香。”
老黄憨笑着,有些局促。
听到李逸说黄馍好吃,他马上就从蒸笼里抓出了两个刚出锅的黄馍,塞到了李逸手里:“闻着香就吃,多吃些。”
李逸连声道谢,随即大方接过黄馍,吹了两下,就咬了一口。
刚出锅的黄馍有些发黏,但又没有年糕那么黏。
一口咬下,里面满满当当的红豆馅就出现了,占据了黄馍三分之二的体积。
“呼!真香!”
李逸大口吃着,连连点头称赞:“这黄馍用料真实在,豆沙馅儿真多,都是你炒的吗?”
听到李逸称赞,老黄笑出了满脸褶子:“都是我炒的,自己炒便宜,不敢买现成的,太贵了。”
见李逸吃得香甜,刘艺菲也被馋到了,凑上前来在李逸的黄馍上咬了一口。
软糯的黄馍和香甜绵密的豆沙一入口,她就眼前一亮:“哇!好好吃啊!”
见她也称赞,老黄愈发开心了,当即就抓起了黄馍给她塞了一个,又给摄制组众人每人手里都塞了一个。
“太多了,黄爷爷,我吃不了的。”
刘艺菲捧着两个拳头大的黄馍,有些犯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请大家收藏:(m.19wxw.com)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