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继续往下读文吧!既然你不愿意说,那就是说你可能是默认了!辛苦你了!把这些内容编排在这里,这不明摆着:就那么回事?是不是?都是为‘卫灵公篇’服务的。都是围绕卫灵公的。那意思是:你们这些学生啊!以后也要学我孔丘,如果没有找到好的君王,那就不要给他们干!哪怕他们给你再高的工资!是不是?”
“谢谢!谢谢乐伯伯!”曾参这才应道。
“继续往下读文吧!”
“是!乐伯伯!”曾参答应道。
子曰:“有教无类。”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不分品质的好与坏。”
“你把这句话话放在这里,其实是想说:像卫灵公这样地人,也可以做先生的学生。也一样要教化他。”
“是!乐伯伯!也有这个意思。但是!并不全部是!”曾参承认道。
“嗯!好!”乐歌点头道。
孔子开创私学,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机会。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与现代社会的人不同,孔子办私学,一开始就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而是!以普及教为己任。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他认为自己是士,办教育当先生是士级身份的人正当职业,符合身份的职业。
在周朝这个等级森严的环境下,你只能做符合身份的事、职业才不会被人瞧不起。
孔子以前因为家里贫困的原理,他在丧乐队中当吹鼓手。这个职业虽然能挣钱,可属于低下的职业,被人瞧不起。还有!这不属于士级身份的人的职业。所以!孔子才决定改变。尽管!当吹鼓手很挣钱,他也必须放弃。
正是因为普及教育是自己的责任,孔子才有了赊欠学费的先例。只要你交一定地学费(房贷首付),就可以跟随他学习。等你以后出息了,再支付全部学费。
其实!孔子并没有具体规定多少学费。但是!有官办学校的收费标准搁在那里。所以!虽然他没有规定具体多少学费,毕业后混得好的学生,都愿意按照这个标准来回报老师。甚至!远远超过官办学校的收费标准。不是他要的,是学生自愿给的。
至于那些没有出息的学生,也就入学首付了一下,之后学费的事就不了了之了。还有!有不少慕名来的学生,吃住在孔子私学里,特别是那些住几天就走人的,他们有很多人是一分钱都没有给,还吃住在私学里。
这不?孔子是以普及教育为目的?所以!人家根本不在乎。只要目的达到,人家都很高兴。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呵呵呵!”乐歌笑道:“你先生还是为放弃俸禄离开卫灵公的事吧?主张不张,无法在一起沟通交流!老子走也!”
曾参解释道:“我只是把这句话放在‘卫灵公篇’内,并不完全是说卫灵公的!乐伯伯!”
“这个我知道!既然你把它放在‘卫灵公篇’内了,那就是说!有这个意思!你先生与卫灵公谈不到一起去,就算卫灵公给再多地钱,你先生也不会要的。不会因为钱而赖在卫国、卫灵公这里!是不是?”
“是!乐伯伯!也有这个意思!谢谢!”
“呵呵呵!不用客气!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继续往下读文!”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辞达而已矣。”
“什么意思?有些跟上面的句子连接不上了?解释一下!”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不在于是否华丽。”
“什么意思?解释一下:为什么编排这个内容在里面?在这里?与上一句好像不连接啊?与前面的文好像不连接啊?那么?后面呢?往下读?我看看后面的句子?是不是承上启下的?”乐歌追问道。
曾参看了一眼乐歌,继续往下念。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什么意思?解释一下!”乐歌伸手示意道。
曾参解读道:“有一位叫冕的乐师来见先生,走到台阶边沿,先生提醒道:这儿有台阶,小心慢走。走到坐席旁,先生招呼道:请这边坐。等大家都坐下来,先生告诉他:某某曾经坐过这个位子,还有某某某也坐过这个位子。乐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先生:刚才那些话就是您跟乐师谈的‘道’吗?先生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什么意思?我没有听懂?”乐歌皱了皱眉头,问道。
曾参进一步解释道:“这一段话的中心、重点在后面。其实!也是全篇的中心、重点、总结!乐伯伯!先生说:‘然,固相师之道也。’”
“哦?”乐歌似懂非懂地应了一声。
曾参继续解释道:“乐伯伯不是追问?上一句与前面的不连接么?那么!与下面这一段连接起来后,是不是与全篇有了连接呢?”
“这个?”
“我编排这段内容的意思是: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不在于是否华丽。意思是:引导别人走正道,也一样不需要华丽的词句,只要实用就行。比如说!先生刚才引导乐师那样。先生向乐师介绍:谁谁谁曾经坐过这个位置,意思是:希望乐师也跟这个谁谁谁一样有品德,谁谁谁就是乐师的模范、示范。是这个意思!”
“哦?”乐歌点了点头,有些懂了。
心想:古代人说话这么费劲,这么不好理解啊!这是?一语双关还是一语几关?你要是不会举一反三,还真的不好懂。
“先生离开卫国、离开卫灵公,其实!也是在告诉卫灵公先生的态度。或者说!也是在告诉卫灵公,如何做一个好君王。不然!别人会离你而去、离心离德。”
喜欢孔门学渣请大家收藏:(m.19wxw.com)孔门学渣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