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晋末多少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六三五章 关中水利的困境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顿了一下,谢道韫温声说道

“诸位,如何吃下这一锅粥,就要各凭本事了。”

这么说,也就说明谢道韫已经下定决心要到青州这场混乱局势之中搅一搅,就算是关中捞不到多少好处,也说什么不能让桓温和慕容儁讨到便宜。

如此一来,决策就直接上升到了战略层次上,是参谋司的任务了。

谢凌不敢怠慢,率先站出来说道

“启禀主母,属下认为,青州方向上,我河洛、两淮各部应当沿桓温和慕容虔进攻之路线向北进攻,同时在酸枣一带以一路偏师向东推进,以避免敌军从大河和济水之间向西逃窜,迫使我军回援。

而河北的战局,如今不甚明朗,具体应当如何行事,恐怕还是要等刺史从河北传来消息。”

谢道韫微微颔首

“从河北回来的官吏应该这几天也要到了,河北方向上有景略师兄统筹,不需要太过操心。

不过慕容垂和慕容德等,纵然经历新挫,也不是省油的灯,所以在青州方向上不能对景略师兄可以抽身而出寄以厚望,相反,应当做好以两淮和河洛兵马应对青州局势的准备。

陆上各部,除了青州,还需要应对背后的荆州和两淮,稍有不慎便处于夹攻之中,所以必然不可能分派太多的兵马,具体如何分兵,都督临行之前曾经把指挥权下放到青州前线各部将领的手中,所以最后听他们的意见,都督府确保粮草兵员能够及时补充就好。

这就意味着,今年的春耕,关中可用的人手会更少,但是需要开垦的土地更多。”

自关中都督府建立以来这几年,春耕,反倒是都督府几乎从未愁心过的事,只要能够组织好、引领好,那么春耕就能平稳的铺开,盖因关中一直在吃北方战乱导致的流民人口红利。

关中的稳定,在整个北方是独一份,所以大量的外地流民向关中迁徙,再加上关中对氐人、羌人的安抚,使得关中的田地得到了最大限度上的利用。

分田分地,一直都是关中新政之下的农耕主色调。

从乱世流散、惶惶不可终日的草芥之人,变成了拥有自己的田地屋舍的安稳百姓,关中这些流民所能爆发出来的劳动力和创造力可想而知。

但是历经战乱,流民的数量就算是再多,也要远少于太平年月的。

如今关中的扩张速度太快,尤其是将河洛等荒芜土地都纳入掌控之下,哪怕是之后又因为大司马的咄咄逼人而不得不放弃了淮北,但是即使是一个中原,其重建的进程就像是一个无底洞,需要都督府不断的投入人力物力,尤其是人力,需要鼓励关中的百姓继续向河洛迁徙,为此都督府也不得不给予一些优惠的政策以作鼓励。

否则哪怕是有大量的土地摆在面前,刚刚安顿下来的百姓也会更倾向于定居本地,而不是继续迁徙,他们显然也都已经受够了迁徙、奔波的苦,并且谁又愿意把未来托付给一片未知呢?

都督府把人力物力投入到河洛的重建上,这就意味着现在关中再次面临地广人稀的境地,需要用更少的人去开垦更多的土地以确保都督府能够获得足够量的税收,并且利用更少的关中百姓所产出的粮食,同时供养多线战事,个中压力,可想而知。

即使是关中百姓感念都督府的恩情,可是当都督府开始不断的提高税收的时候、开始征走他们余粮的时候,对于都督府的不信任,也将与日俱增,最后有可能会成为关中动荡的导火索。

民心,永远是最难操控的。

负责春耕事宜的林丛开口说道

“在入冬之前,属下就已经联合工曹和关中书院下乡去劝说和发动百姓。

工曹有新研发的农具,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对人力的需求,之前需要两三个人才能够完成的,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够做到。

只不过······”

眼见得林丛的话锋一转,众人忍不住齐刷刷的看过来,都露出紧张的神色。

林丛愣了愣,接着说道

“只不过现在关中研制的很多农具还是依赖于水利,可是关中的河流水渠,还是要仰仗于上天赐予。

春耕之前,工曹已经带着百姓开挖水渠,从秦岭向南引水,但是现在的数量恐怕还不足以催动整个关中的水车农具,尤其是工曹本身还要使用大量的水,占据了最好的河段。”

谢道韫是从江左来的,自然明白工曹的无奈。

北方百姓,尤其是掌握着大量生产技术的世家大规模南下,并且结合南方的地形地势,开发出了很多适用于南方水田的器械,这些器械多半都是借助于水力。

反倒是留在北方的百姓,失去了很多农耕经验和技术,尤其是年青一代,几乎是在逃难之中度过了之前的岁月,因此让他们下田去种地,他们远没有江左的百姓有经验。

基于此,都督府一边吸引南方的百姓北返、从流民之中挑选有经验的人士四处教学,一边让工曹借鉴吸收南方的生产器械。

水力,是这些生产器械的必需,也是最廉价、最容易操控的能量来源,工曹的工坊多半都是利用水力来生产,但是北方的河流湖泊如何能和南方相比?

一个是陆上穿插着河流,一个是在河流之中有着一片片零散的土地。

所以在保障工曹的工坊正常生产制造之后,能够留给百姓的水利资源已经屈指可数。

早在一两年前,关中就开始劝导百姓兴修水利,但是当时关中的百姓数量不多,还远没有到现在这样捉襟见肘的地步。

“那也只能再苦一苦百姓了。”阎负艰难的说道。

“多线开战,都督府只要能够在其中某一处战线上取得成功,则天下将定,所以只要咬牙撑过新的一年······”沈文儒也跟在后面说道。

身为工曹掾史,他自然不想让工坊的用水向农业用水让步,这样工坊的生产定额还怎么完成?

“可以考虑继续向荆州和江左等地高价收购粮食。”出身谢家家臣的谢湖建议道。

在此之前,关中就曾经几次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最后的解决方案都是从江左等地收购。

关中和荆州、江左等地长期保持着高额的贸易顺差,所以即使是去高价卖粮食,关中一样不亏。

喜欢晋末多少事请大家收藏:(m.19wxw.com)晋末多少事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