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福运小农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一章 起源与由来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上哇村地理位置优越,是周围所有村中外部环境最好的。

村前有清水,周围有肥田,村后有高山。

依山傍水,土地肥沃。

对庄户人家而言,这里简直就是理想住所。

前些年的时候,为了让其发展的更好,村里嚷着要修道,老赵家运气好,所修的其中一条直通他家门口。

眼下李氏只要出门,就能看到这条既宽敞又敞亮的大道。

大道宽约一丈,一路延伸至远处村东口,虽多用黄泥铺成,但地面却修的相当平整又厚实,比之一般的那种乡间地头那些儿不足三尺的小路,看着气派又得体。

这还不止,当初修建时,考虑到积水积雪问题,他们村的里正更是参照县里面的构造,特意在这条大道两侧更是铲出了一尺长,半尺深的土沟,全做为阴天下雨时的水道,时刻保障这条大道的清爽与干净。

别的不说,光是天天看着这样的体面又整洁的大道,来往的村民心里都美的很。

走在这条大道上,连紧贴地面的脚步都是轻松快活的。

这还不算,须知原本上哇村整体呈田字结构,并不明显。

眼下村中多了两条大道,却让整个村子的田字更为凸出。

两条宽敞整洁的大道,横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将上哇村平均分成了四个小块。

赵福祥一家子就住在田字框的最右侧,也就是西南角落,紧挨这条南北大道边缘。

也可以说,整个上哇村中姓赵的人家,几乎都住在西南角落。

至于他们为什么住在这面,还要从四十年前,赵福祥四兄弟逃难开始说起。

四十年前,中原东南部直接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暴乱,中原东南部属富饶之地,一直是各大势力的口中肥肉。

加之那个时候,朝廷无能,贪官污吏盛行,无数大小势力全都开始冒头兴起,不断互相征伐,抢夺中原这块肥美的地盘。

也因此让原本颇为富裕的中原无数东南部村民被迫流离失所,成为了无依无靠的流民,甚至落地为寇,成为鱼肉乡里的匪患。

那个年代,流民过极惨,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亲朋好友,甚至倒霉的青壮年,还要被三不五时冒出来的势力抓去当兵或者被下山的匪寇抢夺。

这种看不到希望的生活,可以说是生不如死。

流民们想安稳的活下去,只能选择离开故土,北上亦或者南下逃难。

赵福祥一大家子人就是因为这个理由逃出来的。

他们没有选择南下,而是和村里的同族老少,一起逃向北面。

逃的一路上,他们也是历经磨难。

最终,赵福祥一家子人,走到上哇村这个地盘的时候,也只剩下他们四个兄弟。

那个时候,到处都是乱战,每日都有无数的势力揭竿而起,同样的,每日也有无数势力甄灭其中。

他们像是匆匆而过的过客,逃跑的过程中,也或多或少的见证了诸多历史。

和他们兄弟四人一起逃出来的都是同村同族的后生们,大部分都以青壮年为主,这些儿人年轻力气大,拧起来就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路上虽多有波折,但最终还是成功的逃了出来。

后来他们选择留在上哇村,也是看中了上哇村的周围环境,以及逃难太久了,他们实在走不动,最终抱着赌一把的心态,选择留在上哇村落脚。

当初落脚时,这里还不叫上哇村,周围仅有零星几户人家,里正都是这几户人家轮流兼任,连个正经村名都没有。

当时的里正姓唐,是一个十分聪明且有远见的小老头,在赵福祥这些儿逃难的人没来之前,他已经在这担任了五年里正。

唐里正也是明白他们住的这块地方风水好,太打眼。

即使他做主,不收留眼下这些儿逃难的人,这里也会被后来居上的其他有野心的人据为己有。

毕竟那个时代,活不下去跑来逃难的人太多,谁也不能保证人群里不出现几个心狠手辣的头头。

也是为了自家人的安全,当时的唐里正和村里的老人们商量了几句,便拍板做主,直接收留了赵福祥他们这些儿逃难来的青壮年。

收留他们也是有条件的,他们这些儿青壮年并入进来的话,便不能仗着己方势大抢夺周围已经有主的风水宝地。

同时,如果这个村子受到了其他流民的攻击时,他们这些儿并入村子的青壮年,也要出手共同保卫整个村庄。

赵福祥他们付出代价,与之相对,他们自然也可以拿到和土着村民相同的利益,比如周围那一片没有主的肥沃田地。

有了田地作为保障,唐里正提出来的这些儿要求对逃难来的赵福祥他们来说,自然不是问题。

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跟着之后,赵福祥这些儿流民,便派了几个代表和村里的唐里正一起,去到了就近的县城衙门,办理了当地户籍。

当时他们这片地方还是属于前朝朝廷的地盘,他们这些儿流民要想合理的留下来生活,就需要按人头数去衙门办理可证明的凭证,也就是要上户籍,成为这里的正经村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福运小农女请大家收藏:(m.19wxw.com)福运小农女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 1/2 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