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忠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走过的桥,比呼延赞吃过的米还多。当他听说潘仁美亲自来宣诏,而呼延赞一时气不打一处来,想杀了这个奸贼。
李建忠连忙制止。说:“贤侄不可鲁莽。我们正等着立功于朝廷,怎么能以小怨而忘大谋呢?依我之见,不如承奉圣旨,希望能免去私奔之罪。”
呼延赞听说,觉得也有道理。心中的怒火,便压制下来。他抽了一口冷气,同时,也庆幸没有做出鲁莽的事,而影响整个大局。
于是,呼延赞若无其事地跟随李建忠,出寨迎接圣旨。潘仁美毕竟做贼心虚,他走进山寨,不敢直视呼延赞,当着李建忠和呼延赞的面,装腔作势地宣读了太宗皇帝的诏书。
读毕。李建忠和呼延赞谢过圣恩,便请潘仁美入帐,坐于军中,二人拜谢说:“又劳枢使大人奉诏至此,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呼延赞看到潘仁美就在眼前,心里虽然不爽,但他还是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样子。而潘仁美却不一样了,他看到呼延赞,颇有惭愧之色,说:“下官冒触将军,深表追悔。如今,圣旨再一次前来宣诏,望将军不弃前嫌,和下官赴京,以告慰圣上之望。下官一定自律,不再与将军生怨。”
李建忠大喜,立即令左右盛摆筵宴,招待朝廷来使,也对来使一路辛苦,表示感谢之情。
次日,潘仁美催促呼延赞下山。
呼延赞看了李建忠一眼,想听听他的意见。李建忠说:“潘仁美是当朝大臣,官至左相。今次亲自来宣诏,已经是破了规格,可见他有悔过之意。我们应大腹大量,不计前嫌,和他一起赴京,以冰释旧怨。”
呼延赞点了点头,果然听李建忠的话。他立即全身披挂,备好鞍马,带着马氏随仁美下山。
李建忠率寨里的主要骨干,把呼延赞送出大路,再令快马到怀州城外,通知耿忠退回来。
非止一日,呼延赞一行人来到京城。当日,便上朝面圣。他请圣上治他逃归之罪。
太宗说:“以前之事,朕不再追究。爱卿来朝,未建奇功,就暂时留在京城居住,随时听候朕的调遣。尤其到了再下河东之时,朕当重用爱卿。”
太宗言毕,又问八贤王:“京城有没有合适的住处,可以安置呼延赞?”
“天国寺最为合适。”八贤王了然于胸。
“好!你去安排一下。还有一事,为了树立呼延赞在军中的威望,朕想举办一场比武大会。不知贤王怎么看。”
“这样可以。何时举办?”八贤王也表示赞同。在他看来,呼延赞尽管是先帝非常看好的将才。然而,他半路起家,对朝廷没有寸功。因此,很多军队中的将领,嘴上虽然不敢说,心里却不服气。
举办一场比武大会。第一,可以检验呼延赞的武艺究竟到了哪种境界;第二,让不服的将领跟他比试,让他们输得心服口服;第三,通过比武,提高呼延赞在军中的威望;第四,让全军将领明白,先帝看好呼延赞,是眼光独到的选择。
叔侄二人,心灵相通。不仅太宗皇帝这样想,连八贤王也这样认为。
再说,呼延赞第二次来到汴京,被八贤王安排在天国寺居住。这里,尽管是一座寺院,但宽阔清净,空气清新。不仅有花园式的假山,更有池塘从中点缀。是一处理想的去处。比起所谓的皇府,更是天壤之别。
对于这个住所,呼延赞和马氏满心欢喜。
俗话说,狗改不了吃屎。一旦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要想“一笑泯恩仇”,那要有多大的勇气和胸怀。对于奸侫小人,他就是死了,心中也无法释然。
潘仁美就是这样的人。尽管他要求自己亲自去太行山宣诏,让呼延赞回归。表面上,给外人一种悔过之意。那是掩人耳目的把戏。正因为他听从了杨光美的人,而不得不拉下面子。他这种掩而无实的做作,让太宗原谅了他的过失。
然而,潘仁美仇视呼延赞的心,始终没有停止过。在风口浪尖的时刻,他暂时收敛,表现出不计前嫌的气概。实际上,一旦有了机会,他照样会致呼延赞于死地。
呼延赞知道太宗皇帝要举办一场比武大会,名义上,是想提高自己在军队中的威望。实际上,是在检验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耐。
说白了,就是太宗皇帝质疑先帝的眼光。你赵匡胤看好呼延赞,那是你的事。如今,是我太宗时代,我要的是眼见为实。当然,这个想法,太宗是不会说出来的。
只有明眼的人猜得到。这其中,就包括呼延赞。他虽是莽夫,但有时也是一个细心汉。
为了证实自己的能耐,让太宗真正的另眼相看。呼延赞在天国寺里,每天有马秀玉做陪练,加强演练。目的是,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让在汴京里的“军老爷”知道自己的实力。晚上,呼延赞手不释卷,研读兵书,尤其是《孙子兵法》,他更是读了一遍又一遍。他自己也说不清读了几遍。总之,可以倒背如流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瓯英雄传请大家收藏:(m.19wxw.com)金瓯英雄传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