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红橘红的晚霞追随落日,浸染了半边天,光泽铺满北平的胡同,照映着城市,也把城市里的人的剪影印记在九零年的这个夏天。
两人正在打闹着,灯泡突然就坏了。
“快去买灯泡去。”杨哲突然就远离了江浔,纤细的身影在窗子上留下朦胧的剪影。
“买什么灯泡啊……”江浔十分的不乐意,“这样的夜晚,就应该返璞归真。”
江浔踩在马扎上拧下还带着余温的灯泡,借着手电筒的亮光他晃了晃灯泡,果然是钨丝烧断了。
“那我去买。”杨哲不乐意了,“正好,我到胡同口给团里打个电话……”
“嗯,明天,明天,你就不用去胡同口打电话了。”江浔笑了,“哎,我包里有东西你看一下……”
“我不看,我不看……”
晚上,杨哲笑着到底还是把江浔撵到了前院。
早上,江浔去人艺了,八点多钟的时候,人在练功房呢,就听到外面有人敲门,“江浔是住这儿吗?”
杨哲赶紧打开门,两邮电局的师傅正打量着门牌号呢,“今天装电话,家里留人,都准备好了吗?”
装电话,杨哲一愣。
“师傅,我打听一下,装一部电话多少钱?”江浔不在,她赶紧地问道,她又到厨房里找了一西瓜,在院子里的石桌上切开。
“嗯,”邮电局的两人接过瓜来,“初装费3358,电话机费238,一共是3596!”
“您是这家的什么人啊,不是说一小伙子在这儿住吗?您是他爱人。”
邮电局师傅的一句爱人,把杨哲弄得满脸通红。可是她也不否认,现在这时候,江浔不在,她得赶紧找钱去。
实话实说,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邮电局,一句话,很牛逼!
有的城市,电话初装费最高的时候是一部电话要5000多块钱,这在当时绝对属于一笔巨款了!
然而,即便你有钱,即便你交上初装费,也不一定能安装上电话,一般需要等大半年甚至一年才能装上。
因为电话安装到家是需要列好计划的,不可能为某一家单独拉线,需要各方面条件具备才能安装。
可想而知,市民交上钱之后,心里是非常焦急的,于是出现了各种找关系走后门的景象。
只要听说你是邮电局的工作人员,不管你是在电话局工作,还是在托儿所、食堂、保健站,哪怕你是托儿所的阿姨都会来找你,求你帮忙想办法找找领导,看能不能给快点装上电话。
只要电话局搞装机活动,门口也立刻会排起长队,数百人等着盼着,实现“电灯电话”的高品质生活。
这几千块钱,对于杨营长来说,还是负担得起的。毕竟,当初跟江浔、丁志诚他们一起倒卖过录相机的倒带机,她有钱。
可是钱在银行,现取来不及。
没办法,她翻看着江浔的包,一份合同就这样掉了出来。
这是江浔跟邦奇的合同,“五百万?”杨哲惊得说不出话来了。昨晚,他就是想让自己看这个?
自己还以为是小雨衣之类的……
这一首歌就值五百万?那自己得跳多少支舞……她不能再想了,反反复复看了几遍,这才最后确认是真的。
五百万,自己哥哥这个处长,哦,他不下海了,又回机关了,一辈子怕也挣不了这么多钱!
钱,钱,眼下还是要付电话初装费……不用找了,包里还有两千块钱,这是江浔拍TV的报酬,他现在是明星,自然不能再拿一支TV三百块的报酬。
“师傅,能不能等一等……”
“小姑娘,你是不是不知道?”一个安装工人奇怪地瞅着杨哲,“你后面有多少人等着哪!排队都排到后年了,后年能装上电话也是烧高香了!”
这个,杨哲听说过,要邮电局拉线,就要请客吃饭,一两年内装不上电话很正常。为了早点装上电话,很多单位对装机工实行车接车送,完了还要送几盒烟表示“感谢”。
邮电局为此曾规定严禁“吃拿卡要”,违者开除。
“我取钱去……”杨哲没辙了。
“取什么钱,钱都交上了,”工人师傅一眨眼,“那小伙子说了,装上电话为的是让媳妇儿跟团里联系方便……姑娘,您在哪个团?”
媳妇?
杨哲没有脸红,可是心里一股热流涌过,她紧咬嘴唇,笑着吐出两个字来,“德性。”
……
九十年代初,还是一个纯真而又纯朴的年代,人们的主要通信工具还是书信和电报,车马很慢,书信很远……
可是当再过三年、五年,十年,中国的老百姓会清晰看到距离车马传信达意终结,实际上只差了一个电话的距离!
江浔开着大发从人艺赶回来,远远就看到了胡同口围了一堆人,一群孩子吃着冰棍,喝着汽水,兴奋地瞅着安装师傅栽电线杆。
“浔子回来了。”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行啊,家里都装电话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江浔都笑着听着,他也热情地招呼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戏剧年华请大家收藏:(m.19wxw.com)我的戏剧年华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