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生的新民们乘着木船从庄浪河东归,再从黄河抵至兰州。
对于归义军的百姓而言,大多数是第一次坐船。
他们满怀忐忑地打量着这片土地,尽管知道宋朝会安置自己,但如何安置,怎么安置?以后等待他们的命运是如何,谁也不知道。
曹宗寿不愧生命力顽强,只是躺了两日,便又能起身了。除了胳膊断了外,身上的箭伤居然结痂了,全身上下并无不妥之处,堪称顽强至极。
他站在船头眺望着远方的兰州码头,以及横贯于黄河之上的浮桥及城寨。
兰州的浮桥是用船搭成的,两岸各有四只大铁牛口衔铁环耸立在此。这每只大铁牛足有数万斤之重,它们口中所衔的两条由铁环所制的铁链横贯于黄河上。
铁链将二十几艘船窜起横排于黄河之上,每艘船之间用长木相连,上面铺设木板,围之以栏,最后贯通两岸。
而当这支东归的船队经过时。
自有守河军卒走到浮桥中央用以接连船只铁环从中央被解开,六艘浮桥中央船只在船工的操持下被驶到一旁去,让出一条河道来。
东归的船队便经过此浮桥中的间隙行至兰州的码头上。
曹仲寿和归义军的百姓见此巧夺天工的设计不无惊叹,不仅是这可以开合的浮桥,就是岸上那四头大铁牛也是足够让他们震撼许久了。
舟师上一名老将笑着与曹仲寿介绍道:“这兰州浮桥是春建冬收,否则黄河上的冰棱会冲毁浮桥。”
“原来如此。”曹仲寿听着中原的汉话,别有一番异样之情。
旋即舟师行至黄河码头时,曹仲寿远眺兰州内外别有一番景象。
远处数艘上游牛皮筏子正与自己一并驶向黄河渡口码头,码头近处的十数里河滩上种着农田,菜地,高处还有平房和庙宇,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色。
十几架大水车正吐着水浇灌着田地。
而河央还有数艘大船,船上有两扇板轮正在飞旋。
曹仲寿不免向老将请教道:“老将军,这是何物?”
老将道:“你说这河中之物啊,这叫船磨!”
“船磨?”曹仲寿问道。
老将笑道:“是啊,有大户人家建的,也有官府建的,百姓若要磨面,便使人用这船磨给些工钱便是。”
曹仲寿恍然道:“原来是水磨啊,真是巧夺天工了!”
老将笑道:“这都是习以为常的东西。这船磨和这水车,都是当年老章经略相公时治熙河时引进的,如今不说兰州,整个熙河路皆有,官民称便啊。”
曹仲寿由衷地感慨道:“听说老章经略相公便是章龙图吧,他的威名远播整个党项,连身在凉州的我们也是敬畏不已。”
到了码头近处,便是兰州城这座雄关。
兰州在汉唐时便是重镇,元丰年收复此城后,随即进行整修。
李浩作为守将的名将,为了利用黄河天堑,又将兰州城向北面进行了扩展。
如今展筑的兰州北城一直推进到黄河岸边,使城池更加易守难攻,这筑的兰州北城河畔有石如龟,又呈红色,且伏城垣下,所以百姓们称之为石龟城。
当曹仲寿看着雄关,宋朝随便一座边城,其繁华便堪比西夏的兴庆府。
凉州城虽大,但看起来缺乏生气,商旅不盛,人口也不多。
正在曹仲寿细想的时候,船舶正要靠岸,突闻岸边数声炮响。
这一幕弄得惊魂未定的曹仲寿等人都是惊慌不已,老将连忙劝道:“将军莫惊,是漕使和郡守到码头上迎你来了。”
曹仲寿听了老将的解释这才定下神来,又听说一路转运使和兰州知州都到码头上迎接自己,这应该说明大宋的官员应该对他们的东归十分重视吧。
……
码头上秦凤路转运使范育,兰州知州李浩还有廉访使孙路三人都在码头上迎接曹仲寿的到来。
归义军东归的政治意义,对于范育和孙路这两名文臣而言,那是再清楚不过了。
其实章越早就在堂帖中交待二人‘优善安置’。
官场上揣摩上意都是基本功夫,‘安置,妥善安置,优善安置’三个词,就是三个意思。
等到曹仲寿下船后,他在老将的提点下先向范育行了拜礼。
范育扶起对方道:“陛下金口尔归义军携全部,舍安逸,投诚向化,跋涉千里而来,是为归顺而非归降之举。“
“尔等都是东归的英雄,既是英雄不用行此大礼。”
曹仲寿闻言两目盈泪,其身后十几名归义军和龙家的头领也是不胜感动。
“不知何处是汴京方向?”
旁人立即贴心地给曹仲寿一指。
曹仲寿等人当即拜下朝着汴京的方向跪拜然后道:“臣曹仲寿叩请陛下圣躬万福!”
范育满意地看着对方,显然十分上道。
说完后曹仲寿等首领纷纷从身上解下宝刀或镶嵌着宝石的刀鞘然后道:“此乃我等随身所携,恳请漕帅代为进献给陛下。”
“此外还有归义军节度使印信一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寒门宰相请大家收藏:(m.19wxw.com)寒门宰相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