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嗦两句,与朋友们解释一下背景、人设基础。
一是书中银子数量和明末经济大背景,二是宁远伯李成梁的争议和辽东‘固有印象’。
1
朋友们不用怀疑大明权贵的银子数量,明朝的穷鬼是‘朝廷’,不是明人。国家财政崩溃是朝政问题,不是皇家财政崩溃。
不算中原本来的金银,明末清初海外流入中原二十亿两白银,对,您没看错,是二十亿…亿…亿。
16世纪末、17世纪初,明朝土地兼并突然进入高潮,有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原因:全球商贸停滞。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明朝的闭关锁国是个‘假口号’,不说成祖下西洋的壮举,从宪宗孝宗起,片板不得下海,就变成了角落里的‘老朱遗命’。
武宗朝海贸已公开化,朱厚照允许葡萄牙人在沿海交易(小佛郎机人,他们开辟了远东商业航线),但嘉靖朝把倭寇引来了,打败倭寇以后,到隆庆朝,朱明中枢已明白海贸不可避免。
‘隆庆开海’是隆庆皇帝最大的历史功绩,明朝在泉州和定海正式设立两个市舶司,允许商人缴税出海。
但万里海疆,两个市舶司怎么能管住,万历朝士绅豪商吃的满嘴流油,交易量急速膨胀,海贸避开朝廷,蓬勃发展。
自正德朝葡萄牙人开辟远东航线,一百二十年来,大明朝只卖不买,纯粹的贸易顺差。
瓷器、茶叶、丝绸远销两洋,欧罗巴从美洲抢到的白银、倭国银矿冶炼的白银齐齐流入中原。
还不止货物贸易,因欧罗巴和明朝悬殊的金银兑换比(明朝1:8~10欧罗巴1:12~15),每年都有‘银船’带几百万两银子从欧洲远洋九万里,到沿海兑换黄金,掏空大明朝黄金。
可惜银子在士绅豪商手中,与朝廷毛关系都没有。
这种畸形的、与朝廷‘无关’的、纯出口贸易模式,在明末短短三十年间,遭到毁灭性的猛烈反噬。
因为…‘客户’同时没了,交易量锐减、锐减、再锐减。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倭国江户幕府开始严格执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允许商船随便进入倭国。
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欧洲爆发三十年宗教战争,整个欧罗巴乱成一锅粥,金银全部投入战争。
明朝太倒霉了,同时失去唯二的对外贸易大户,江南海量的纺织品卖不出去,士绅豪商手里堆积海量的银子无法投入生产和雇工周转。
结局如何,我们现在任何一人都能想象,银子涌向土地,手工业凋敝,物价飙升,恶性循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若说明亡于财政崩溃,外部原因至少占三成,百年来流入中原的银子,把老朱设计的定额缴税模式彻底摧毁,这才有了教科书中‘明末出现资本萌芽’的论据。
“定额缴税”,是老朱在定鼎天下、丈量土地后,按土地数量给每地税赋定额,但这个定额永远无法收齐,有的士绅免税、赐藩王权贵免税、受灾免税、受灾减产…二百年来缴税土地越来越少。
好多人可能不知道,明朝才是律法确定的‘永不加赋’王朝,且为了鼓励开垦,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宣布新开田地不计入税赋。
牛不牛笔?
很牛笔,但逐渐也变成了空喊。
税赋主体架构没有丝毫变通,积难重返,说垮就垮。
2
说说李成梁。
因几位大佬的几本畅销书,九成网文采用相同人设,李成梁在正史以外,完全变成努尔哈赤的‘教父’形象。
历史中李成梁是张居正的人、是楚党盟友,书中李成梁采用的是正史人设,与很多网文略有区别。
且因为李成梁弟弟和侄儿降清,读者难免对李成梁曾孙李尊祖带‘固有印象’,选择性忽视李家直系后裔、无兵无权的末代宁远伯血战农民军,是勋贵少有的殉节殉国将门(很少有人提吧?)。
抛开李成梁与努尔哈赤的私人交集,与大家谈谈军事角度的李成梁,以及他‘争议’来源,借此说明一下辽东当时的民情。
万历朝前期,张居正专注财政改革,边镇采取西守东攻战略,但朝廷没有钱粮支持辽东对图们汗的抵御反击作战,于是张居正抖了个机灵,给予李家充分信任(政治盟友),不允许任何人干涉他指挥,让他‘自决赏赐’。
李成梁没有赏银,把于谦曾经用过的策略逆转:官田全都分给边军。
简单的一招解决了钱粮问题,诞生了明朝最大的军阀集团,影响整个史册走向。
李成梁在缺粮缺饷的情况下,力抗鞑靼人二十万大军三十年,一人战功赛过满朝勋贵。
李家万余精锐家丁,带辽东边军,把二十万鞑靼人左右揉搓、最终打的分崩离析。
到万历二十年后,年年入关、劫掠成性的鞑靼人已不敢轻捋虎须。
此人作战勇猛、部将悍勇、战场智慧卓越。
他是明成祖之后,唯一可以纵横千里草原的将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请大家收藏:(m.19wxw.com)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