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慈父朱祁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9章 郑和海图和木头航母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文华殿。

朝会过后,朱祁钰按照惯例召开廷议,王文、于谦等大臣赶到这里进行国事商讨。

朱祁钰坐在龙椅上,看着他的肱股之臣们一一落座,神情并没有多大变化。

登基半年以后,朱祁钰已经对廷议无比熟悉,整个人自然松弛了许多。

看着大臣们有话要说的样子,朱祁钰率先说道:“朕知道,你们想要劝说朕放弃下西洋。”

“但是,朕有必须要重下西洋的理由,无论是谁都无法阻止这个决定。”

看到朱祁钰神情坚定的样子,在场的大臣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

他们没想到朱祁钰的态度如此强硬,本来很多想要劝说的话,此刻都哽在了喉咙里。

对于自家陛下,大臣们有清晰的认知,这绝对是位有主见且很强势的皇帝。

如果朱祁钰决定好的事情,哪怕他们再怎么劝说,也无法改掉他的想法。

这群重臣大多都是永乐年间的进士,他们感受过太宗皇帝的龙威,自然对这样的压迫感很是熟悉。

眼看现场的氛围逐渐沉闷,朱祁钰继续说道:“诸位放心,今年还是以北征草原为主,下西洋明年再说。”

听到这话,大臣们紧皱的眉头才松了下来,神情也没刚才那么紧张了。

前几日,朱祁钰刚刚敲定北征草原的国策,今早居然又要下西洋,着实让他们十分担忧。

毕竟朝廷刚从去年的土木堡泥潭挣扎出来,这要是连着进行两项重大工程,怕是会经济崩盘。

朱祁钰自然知道这些大臣的想法,所以才说出这番话,暂时稳住他们的情绪。

王直舒了一口气,说道:“陛下,您能这样想,我等就放心了。”

比起废物点心朱祁镇,大臣们对朱祁钰宽容了许多,很多决策都不会出言反对。

毕竟朱祁钰有大帝之姿,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肯定不会拖后腿,谁都想要跟在好皇帝的身边名留青史。

重开海禁固然有不妥的地方,但是这些大臣的心中不会有过多抵触。

在他们的眼里,朱祁钰下西洋是要传播大明的威名,重现太宗时期万国来朝的盛况。

另一边,朱祁钰开口说道:“诸位卿家,下西洋虽然在明年,但却要早做准备。”

“朕打算三日后让人前往天津卫,然后在船坞建造郑和宝船,并且加紧训练水手。”

听到这话,于谦连忙拱手称是,他表示会加紧整理郑和海图的资料。

金濂此时一脸纠结,他从刚才就有话要说,但碍于朱祁钰的面子,只能默默地忍住。

朱祁钰见状,笑着说道:“放心,重开海禁不花户部的钱,全都由内库自负盈亏。”

金濂闻言神情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一抹笑意,仿佛丢掉了一个大包袱。

但当他看到朱祁钰忍住笑意的样子,本能地觉得有些不对劲。

按照大臣们内心的想法,下西洋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并没有多少油水,反而还要搭不少钱进去。

但朱祁钰却不是这样想,他不会像朱棣那样温和,而是直接通过贸易顺差获得大量金钱。

届时,下西洋会成为朱祁钰又一项重要收入,并且还肩负着去美洲把土豆和红薯带回来的重要职责。

……

三天后,乾清宫。

看着御案上的郑和海图,朱祁钰盯得怔怔出神,一副如获至宝的模样。

这份资料的价值很大,它花费了大明29年的时间,期间耗费了巨量的人力和物力。

最关键的是,里面的资料包罗万象,从造船到海上暗礁和补给点,应有尽有。

有了这些资料,大明再次远洋探索,将会减少非常大的一笔开支。

看着其中一份资料,朱祁钰喃喃说道:“不愧是木头航母,这个时代谁拦得住它呀!”

根据资料记载,郑和宝船的船长44丈,船宽18丈,像这样的大型船只至少有超过60艘。

同时,伴随一起航行的还有很多小船工作艇,加起来有上百艘之多。

按照一丈3.3米的计算方式,也就是说郑和宝船长136米,宽56米,那么它的排水量超过了1万吨。

与之相比,诞生于1909年的最大木制船怀俄明号,它的船体长度达到了140米,与郑和宝船的长度相当。

但是,怀俄明号不是纯木质结构,它是采用了钢铁做龙骨,才能有如此长的船身。

单凭木头的话,根本撑不起这么大的船体,就直接裂开了。

前世,朱祁钰也不明白这一点,直到看见海图记载的数据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才逐渐明白过来。

因为明史记载的度量衡丈,一丈并非等于3.3米,而是大概是1.7米左右。

这样换算下来,长44丈的郑和宝船,它的实际长度大概就是六七十米。

由于郑和宝船没有超过100米,当然不需要钢铁作为它的龙骨,纯木质结构也是合理的。

按照图纸中的数据,郑和宝船的桅杆长度是11.7米,这个长度和六七十米长的船身完全吻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慈父朱祁钰请大家收藏:(m.19wxw.com)大明慈父朱祁钰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 1/2 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