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公府,位于李府巷,此前是韩国公李善长的府邸。
李善长被朱元璋诛杀后,韩国公府被抄家,收归皇家。
徐闻受封越国公,朱棣为表彰其功劳,将韩国公府赐予徐闻,连同这条街道,也一并归徐闻所有。
徐闻打算将‘李府巷’改名为‘越府街’。
回到越国公府。
这府邸是真他娘大,徐闻第一次进来的时候腿都逛麻了。
由于岳盈盈、吴婉儿和两个孩子尚在北平,越国公府只有原先打理的几个仆人,十分清冷。
徐闻指挥他们重新布置后,便昏沉沉的入睡了。
第二天一早,他刚起床,就听王力在门外轻声禀告。
“国公爷,前吏部尚书张紞,户部尚书王钝、刑部尚书郑赐、工部尚书黄福、礼部主事尹昌隆等人前来拜访,已在府外等待多时,不知国公爷见不见?”
“见见吧,领他们去花厅等着。”徐闻淡然道。
他知道,这几个官员应该是来道歉的。
不多时,徐闻来到花厅。
“下官拜见越国公!”
几位老臣砰的一声,双膝跪地,拜谢徐闻的救命之恩。
“若非越国公施以援手,只怕下官此时已被诛杀,全家抄斩了!”
吏部尚书张紞抹着眼泪,感激涕零。
如今他已被解除吏部尚书一职,调往陕西担任左布政使。
虽说被降职,好歹保住性命,也是封疆大吏,总体来说赚了。
这一切,多亏了徐闻。
“张大人请起,诸位大人快快请起!”徐闻双手扶起众人。
除了张紞,户部尚书王钝也被调任,调往浙江担任左布政使之职。
新任户部尚书是谁,朱棣还未公布。
不过徐闻猜测,应该是户部右侍郎夏原吉接任。
夏原吉此人,是个能臣,朱元璋曾称赞他是端厚君子。
这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自己本职之事。
哪怕是靖难之役,也没能影响到他。
原本的六部尚书,只有刑部尚书郑赐和工部尚书黄福保留原职。
这两个职位并不重要,朱棣又缺乏文臣,故而让他们留任,稳住六部。
徐闻听说,新任礼部尚书是李志刚,原本是太子朱标的东宫臣子,第一时间投靠了朱棣。
寒暄了一阵,几个老臣留下礼物,就此告辞。
救命之恩,他们此生难忘,此番登门拜谢,算是投效徐闻。
虽说过于明目张胆了,总比往后在朝中被靖难功臣们欺负打压的好。
有越国公这尊靠山,以后的仕途会舒服很多。
怕皇帝知道后不悦?
不存在的。
身为读书人,知恩图报,那是基本操作。
而且,归根到底是皇帝赦免了他们,他们能感恩徐闻,自然也会感恩皇帝大恩,更加忠心。
朱棣身为皇帝,自然明白。
这也是徐闻见几个老臣的原因。
徐闻招来王力询问:“韩克忠和王恕的情况如何了?锦衣卫有去骚扰他们吗?”
王力一听,笑道:“有国公爷护佑两位大人,锦衣卫没敢乱来。”
徐闻微微点头。
如此甚好。
此刻大局未定,自己不方便去见以往同僚。
于是书信两封,分别给韩克忠和王恕,让他们务必不要抗拒新皇,尽量主动投效。
他特别说明,新皇并非武夫,而是有大抱负的明君,远非建文帝可比,尔等拭目以待!
几日后,永乐皇帝重新任命六部九卿官员。
六部尚书人选果然和徐闻猜测的那样,一点没变。
至于都察院,则由陈瑛执掌,升任左都御史。
陈瑛本是监察御史出身,洪武二十八年升任山东按察使,建文元年被调任佥事,和徐闻几乎前后脚抵达北平。
在北平期间,陈瑛被燕王府收买,给朱棣暗中传递情报。
后来被人揭发,以勾结藩王罪名被贬去广西大山里。
如今燕王登基,陈瑛自然受到重用,一回来就位居二品,与六部尚书平起平坐。
徐闻与陈瑛不熟,担心此人执掌都察院嘴炮部门,以后对自己有威胁。
故而采取手段,将好友王恕弄进了都察院,担任二把手右都御史。
朝廷新立,徐闻身为燕军首要文臣,自然要在永乐朝主导文官集团,绝不能让别人摘了桃子,踩在自己头上。
除了都察院,还有一个重要部门。
那就是翰林院。
徐闻毫不费劲的拿下,举荐韩克忠为翰林学士。
韩克忠是洪武朝的状元,且不满建文帝、黄子澄等人,朱棣得知后十分赏识,二话不说加以重用。
忙完了朝中之事,徐闻前去魏国公府,拜访徐辉祖。
燕军攻入南京后,徐辉祖自杀未遂,被抢救过来。
这几天能下床了,也不去入宫觐见。
徐辉祖留在国公府的祠堂里,守着其父徐达灵牌,始终不肯承认朱棣的皇帝身份。
期间朱棣和徐皇后亲自召见,徐辉祖被锦衣卫抬进宫里,却一言不发,坚决不拥戴姐夫称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请大家收藏:(m.19wxw.com)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