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神色肃然,解释道:“回禀官家,臣觉得大宋银行的监管,必须要设立一个监察御史,专门监督大宋银行的一切。”
“由此而推广,整个朝廷都应该真正监察。”
“我朝前期,虽然有御史台,可是御史台的多数官员,大多数以其他的官员兼任,乃至于还有御史台和谏院,使得御史台真正的职责分开了。”
“后来虽然合并,实际上依旧散乱,没有足够的影响力。”
“可以说,我朝的御史台就是摆设,并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
一番洋洋洒洒的话,历数朝廷的执政得失。
实际上,这也是大宋本身的问题。
御史台的存在,是皇帝要监察官员,可是到了北宋后期,御史台主官的人选都由宰相举荐,这就使得御史台成了宰相的打手。
宰相看谁不爽,就可以指使御史台的人去弹劾,从而达到打击政敌的效果。
这是便宜爹赵佶的大问题。
在赵佶当皇帝阶段,从不过问朝政,把政务交给了蔡京、童贯等人负责,更是使得御史台形同虚设。
赵桓很认可李纲的分析,点头道:“李公的提议,朕是很满意的。”
“只不过,这些事情一步步来,先让陈东回朝述职,重塑御史台。”
“下一步,推动陈东入政事堂拜相,加强御史台的话语权。”
“最后,就可以安排御史台的人监察天下,让贪官污吏听到御史台三个字,就闻之色变。”
赵桓正色道:“不肃清吏治,天下就要乱了。天下乱了,朝廷就要亡了。归根结底,还是要让百姓更好。”
李纲深以为然道:“官家圣明!”
赵桓说道:“大宋银行设立监察御史的事情,等陈东回来就安排,让他亲自盯着。只不过陈东现在,到哪里了?”
李纲回答道:“回禀官家,陈东今年没有北上,反而去了南方,去了福建路的建州巡视,走得非常远。”
赵桓心中也是赞叹。
陈东一早的时候在京畿路,又去了河西路、河东路,连带着北方走了大片地区。
如今去了更南方的福建路。
这是好事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陈东在地方历练了,见识了千奇百怪的事情,见识了民生疾苦,知道了地方贪官污吏的各种手段,未来在朝廷主持御史台,才能游刃有余。
都说宰相必起于州部,陈东这样负责监察体系的人,如果没经历过地方上的事情,什么都不了解,就难以应对各种事情。
监察官员,不仅要有刚直不阿的心,更要有足够的手段。
简而言之,你要比坏人更聪明,更有手段。
否则,只会被耍得团团转。
赵桓吩咐道:“传旨召陈东回朝,不过也不必催促,让他办完了事情抓紧回来就是。”
“臣领旨!”
李纲行了一礼就躬身退下。
赵桓坐在殿内,忽然想到了离开东京的赵佶,之前传回消息,说是赵佶离开了东京城,一路往京畿路的西南方去了。
之前是在邓州,快要去襄州境内了。
如今,恐怕在襄州了。
赵佶去微服私访,赵桓觉得挺好,让赵佶见一见地方上的真实情况,也让赵佶知道他执政多年的问题。
……
襄州,襄阳县境内。
在襄州的北方,则是之前张叔夜镇守的邓州。
在张叔夜的治下,邓州的整体情况还算不错,所以赵佶带着人微服私访邓州,还是挺不错的。
襄州的情况却不一样。
虽说襄州是北上南下的交通要道,境内更有汉水流经,水资源丰富。
可是,前些年地方的百姓活不下去了造反,加上官员贪污腐败,导致襄州一团糟。
陈东巡查地方,襄州知州被抓了,许多官员也被处死,上上下下清洗了一批,重新换了官员来,才稍微好了些。
也仅仅是稍微改善,毕竟地方艰难,该缴纳的赋税不能少。
百姓的日子,只是比前些年好些,勉强没了贼匪而已。
襄阳县西北面。
这些地方不像是襄阳城,或者是襄阳南方繁华富庶,因为襄阳县的西面接近房州,山多地少,不像是襄阳的平原地区开阔平坦。
偏偏,赵佶却乐意走这些地方,觉得能了解到地方上的真实情况。
现如今,跟在赵佶身边的贴身太监名叫王陆。
这是黄经后续才安排的。
王陆三十开外,做事情也谨慎,嘴巴也比较甜,赵佶倒是颇为喜欢,所以他带着王陆来了,身边也有一些护卫跟随。
刚开始离开东京城,王陆和护卫都比较紧张,连赵佶也担心自己的安全。
后来走了一段路,发现没什么贼匪,也没碰到过劫匪,赵佶就让所有的护卫远远跟着就行了,不要一直跟在旁边。
一大群护卫跟着,赵佶无法看到真实的情况。
如今,赵佶让护卫远远的跟着。
赵佶带着王陆,只有两个人一路往附近的村子去,因为周边是山坡,村子坐落在山坡下,环境比平原地区更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请大家收藏:(m.19wxw.com)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