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埋葬大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7章 朱皇帝的真正目的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
  

听到尼古拉·特里戈这个名字,皮埃尔却是点了点头,说道:“当然知道,一般我们都把他当做是法兰西人,但是他自己却认为他是比利时人,而且我知道,他曾经来过明国,只不过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

曾诚点了点头,说道:“尼古拉·特里戈,就是刚才我所说的金尼阁,此人在万历三十九年之时抵达金陵并且开始传教,也算得上一位先贤。”

“万历四十六年之时,金尼阁先生再次前来大明,同行的除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傅泛际等饱学之士外,另有西书七千部。”

直到这个时候,曾诚才说出了他真正的目的。

像什么解决问题不如直接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像什么帮皮埃尔弄到六万两白银的回扣,其实都是为了让皮埃尔放下戒心,为朱劲松的最终目的所做的铺垫。

这事儿说起来就比较复杂,几乎得追溯到大明万历年间。

万历年间那会儿,欧罗巴蛮子们还没有崛起,或者说刚刚有了点儿崛起的苗头,明朝也不过是开始走下坡路,在欧罗巴那些蛮子们的眼里,大明还是马可波罗笔下那个“遍地都是黄金”的神秘东方大国。

为了往东方传教,他们恨不得把他们那点家底全掏出来,自己花钱运到大明,所以就有了西书七千部入华——

想当年,利玛窦怀揣着一腔热血,踏上了马可波罗笔下描述的神秘东方,打算在东方传播主的荣光。

利玛窦同志的打算很好,直接走上层路丝,只要摆平了大明帝国的上层官员,有了他们的帮助,传教还不是如同洒洒水一样简单?

然而让利玛窦大失所望的是,大明的官员们都是大儒,都是些文化人,不像是欧洲蛮子那样儿好忽悠。

毕竟我中原堂口发展了几千年,论起忽悠人的本事,佛道儒三家哪一家都不弱,大明朝的官员们一个个的比利玛窦更会忽悠,利玛窦上来就讲耶董和华总的那点事儿,人家能感兴趣么?

再说了,大明的官员们最擅长什么?耍嘴皮子啊,不要脸啊,皇帝都能让他们骂的不上朝,利玛窦同学还想忽悠他们?

只能说利玛窦同学还是图样图森破,被大明的官员们当成脑子有病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既然直接传教不通,那利玛窦同学就换了个玩法——咱们今天不传教哈,先讲讲数学和天文学,就不信你们还不上钩!

结果被利玛窦同学这么一搞,大明还真就有不少人上钩了,一大群人跑去跟着利玛窦学习数学和天文学的知识。

消息传回教廷之后,教廷的那些大佬们可就激动了。

有书籍就能传教?科学竟然成了东方上层知识分子间传教的绝对条件?

为了传教,教廷当即就要求传教士们努力提高自身的学术程度,并且欧洲大力征求图书,然后在中国译述这些西书,既教庭所称的“图书馆护教运动”。

顾起元《客座赘语》称“利玛窦携其国所印书册甚多”,《西学凡》:“除方物外有装演图书七千余部,重复者不入,纤细者不入。书笼见顿香山澳,俾一朝得献明廷,当宁必发仪部及词林,与西来诸儒翻译锥订。”

徐光启曾有“经书万卷,今未得遍译”之说;方豪认为:“除七千部外,全国西士带入者亦必有数千部”。

但是让教廷和推动此事的利玛窦同学没有想到的是,大明的那些读书人都不是什么好鸟儿。

这些人学习数学和天文知识的时候很积极,可是只要利玛窦一说起传教的事儿,这些货就开始打哈哈:啊,行行行,你再说说哥白尼是怎么算的?

简直就跟青楼里面的某些拔鸟无情的客官一个模样。

其中最为无情的,就是利玛窦同学的好基友,徐光启同学。

若是单凭长相,只怕谁都想不到这个松江府来的小赤佬才是最坏的那个:“利教友,侬看我都信了教的,还有个教名保罗,你晓得不啦,所以这希腊来的《几何原本》侬就俺翻译一下哈?”

利玛窦同学当然不同意,寻思着你光让我翻译,你也不说传教的事儿,你这多少有点儿不讲究啊,毕竟这钓鱼还得用鱼饵不是?

然后老徐也不再跟他扯啥有的没了的,一边无情的应付着利玛窦,一边扭过头去自学蛮子语言,然后找了一大票小弟过来打下手翻译,其中就有写了《天工开物》的宋应星。

当然,老徐是个讲究人,最起码在利玛窦同学挂了之后,教廷那边打算将利玛窦同学给厚葬的时候,徐光启还大力支持了一波。

然后他就要求教廷派人帮他翻译《泰西水法》。

当时过来埋掉利同学的传教士们都惊呆了——大哥,你知不知道俺们是干什么的?

俺们是特么要靠着传教来奴役全世界,不是跑来传播技术的大善人,你做人还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老徐对此很不满意,大骂一声去你大爷的之后,也不再提什么信教不信教的事情,直到崇祯六年病危的时候,老徐仍在奋力写作,“力疾依榻,犹矻矻捉管了历书”,并嘱家属“速缮成《农书》进呈,以毕吾志”,没有一个字说到什么教不教、主不主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埋葬大清请大家收藏:(m.19wxw.com)埋葬大清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 1/2 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