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姜药又得到一个消息。
姜正嫡没有自封太子,而是直接登基继位。他的诏命说,母君有令,让他即刻登位,正式禅位于他。
姜药越发有些不解了。蚕药妃才是九觋之主,姜正嫡只是少主。立国建号这等大事,难道不应该等蚕药妃回来?
要知道,蚕药妃在九觋威望很高,可谓万古以来的一代令主,不是摆设。
即便蚕药妃有要事在身回不来,那姜正嫡身为人子,也该遥尊蚕药妃为帝,自己为太子吧?
可姜正嫡竟然直接继位了。而且,九觋群臣并无反对。
姜正嫡的性格似乎是不做而已,要做就做绝。他没有像盘鼎和海云螭那样,自称什么楚王、齐王,而是直接称帝,自号天子!
九觋少主清?君,摇身一变直接成为大清皇帝!
如此一来,姜正嫡成为如今真界唯一的“天子”,“皇帝”。
虽然这个至尊之位如今只有九觋承认,可毕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
姜正嫡如此做派,显然比盘氏更了解历史。他这么干,当然是为了抢占正统先机。
就目前局势而论,先称帝的人,可能真会占据先机。
他公布的见过大诏开篇就强调:“天下久分,浊浪滔天,毒焰炙地,而爰有大清…”
这就很有意思了。
完全就是一副天下救世命主的口吻, 自以为天命在己, 所以年号“天命”。
更让姜药不安的是,姜正嫡的建国大诏中的内容, 对“我大清”的的体制,着墨不少,显得比较完备了。
和换汤不换药、体制简陋的楚国不同。从姜正嫡的《建国大诏》看,“我大清”的体制相对而言就精致多了。
而协助起草《大诏》的臣子, 竟然是青禄!
青禄可是熟知姜公变法的啊。
首先, 姜正嫡明确,皇帝,天道应运而生,是为天子。天子受命于天道, 至高无上, 位在九五。
他从法律上,强调了皇帝神圣的地位。在大位设计上,比楚王齐王高级。
其次,《大诏》明确了大清国的官制、军制。还像明国一样, 制定了九品官制。
中央建立议政台,从十二大部的贵族中选拔八位强者为议政大臣。议政台成为大清国最高中央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
议政台行使职能称为议政台会议, 皇帝亲自主持。
姜正嫡通过任免议政大臣, 就能牢牢掌控议政台会议。皇权进一步集中了。同时,大贵族们面对君主时的天然团结,也被撬开了一条缝隙。
议政大臣为从一品, 正一品暂时不设。
议政台之下, 设置九府。分别为司马、司吏、司赋、司刑、司药、司阵、司符、司器、司察。
九府长官两员, 叫左右府令,正二品。
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十几个小机构, 作为中央高级机构的辅助。
一台九府, 就是这“大清国”的中央官制了。
而皇帝本身还有一个御用机构, 叫侍御府, 其实就是姜正嫡的私人顾问。《大诏》中说,侍御府官员待命御前,以备策问。
看起来权力不大,和议政台无法相提并论。
可精通华夏古代政治的姜药却知道, 这侍御府,其实就像康麻子早期的上南书房,雍正早期的军机处。
总有一天,这侍御府会取代十二部大贵族把持的议政台。
由此可见,姜正嫡的手腕可谓十分老道。这其中,青禄肯定也出了不少主意。
地方上,姜正嫡却和楚国一样,换汤不换药,仅仅设立了名义上的地方官府,如郡守, 县令。
这些地方官,也是由原来的地方贵族兼任。
在姜药看来, 大清国的中央制度已经比较完备了,主要缺少了掌管礼教和科考的礼部。
可是在地方上,“我大清”还是氏族政治那一套, 部落贵族对地方资源和权力的垄断,没有本质改变。
这一点,像煞了满清入关前的后金时期。
姜正嫡这么干, 多半是故意为之。他无意动摇武家贵族的统治基础,更无意为寒门阶层的利益张目。
姜药通过姜正嫡的《大诏》就能看出,姜正嫡仍然是个反动统治者。他要的只是最小代价的统一天下,而不是和天下武家作对。
军事上,《大诏》明确了四旗军和部落兵制混合兵制。四旗兵纳入清国禁军,成为清军第一主力,由清帝亲自统帅。
部落兵由各大贵族统带,分别授予新的武将官衔,如总督,将军,都统等职衔,名义上由司兵府管辖。
军制最核心的就是旗兵制度了。
每旗只有四万兵马,四旗总共只配十六万兵,看起来不多。但问题是,兵员全部是金丹(巫宗)以上修为的老兵!连什长都是元婴修士!
圣级修为的将领,都能配到万长一级,旗主全是大圣!
平均修为如此之高的成规模大军,可能整个真界只有这即将成立的四旗兵了。
四旗旗主都由大圣修为的重臣担任,旗主之下,是东、南、西、北四位箭主,每个箭主都由圣级强者担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神洲药主请大家收藏:(m.19wxw.com)神洲药主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