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就好比在雕塑家的手下,石头的最终形态会一直隐藏,直到雕塑家向我们揭露的那一刻;在量子宇宙中,照片一直存在,等待着摄影师将其拍下,揭示其形式,虽然其意义依然深藏。
——克里斯·斯蒂尔-帕金斯【1】】
“我倒是觉得,与去年相比你在创作这些诗词的路上,竟然有了些渐入佳境的感觉。或许是我的错觉。”
夏希羽也认为沈涵曦产生了错觉:“是吗?看来我这首词写的还算可以,”
“那你在飞机上写下的那首沁园春……”
夏希羽摆了摆手,轻声交待道:“暂时先不急着发表,或许,接下来我会在这段时间里,写下不止一首词。至于这些诗词的评价,那就不是我说了算的。”
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身后的诺伊和丽特两人则是紧紧地跟在他们身后。
至于夏希羽一行人的其他人?
他们三三两两地分散在伦敦的几家图书馆和书店里,给研究所选购书本和教材。
……
11月4日清晨,夏希羽在早饭期间从沈涵曦那里得到了一份《读卖新闻》,随即开始看了起来:“啧,人口问题……当年为了备战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选择多生,现在为了未来,我们不得不选择优生优育。这不知道要带来多少户口问题,也不知道多少儿童要被寄养。但是,这个过程是必然要经历的——一切首先为了生存。”
此时,沈涵曦突发奇想:“那我们要不要先让方谦和莫钰雯他们试着收养孩子?”
“可以,正好也要让研究所的设施尽量适应儿童……总是要试试的,不然,以这个时代的惯性,方谦和莫钰雯恐怕有被外人强行拆掉的风险。不过这事要等我们回去再说。到时候还要出一些收养儿童的内部规定,我们研究所没有人有能力从新生儿开始养孩子的能力——沈钢、斯蒂夫、陆家义他们几家做不到的事,最好不要指望其他人去做。”
于是,两人又达成了新的共识。
剑桥大学只是夏希羽此行在英国的开始。
然而,夏希羽作为一个中国人,就算是在此时解决了费马(最后)猜想这样的重大数学问题且为国际公认,他在英国大学里的声望也仍旧不上不下——他毕竟来自“红色的中国”,虽然是一个能让铁娘子吃瘪的地方。
于是,在先后访问了五所英国的大学并发表了演讲后,他带着跟着到这里的一行人,以及诺伊、丽特二女一起受后者之邀,在11月11日中午前往布莱克浦。
在夏希羽抵达布莱克浦之后,英国《太阳报》的某位记者根据公开资料做出了统计:这是夏希羽自1981年4月在法国、1982年2月在旧金山之后的第三次度假,第一次的公开理由是因为长期研究带来的疲劳,第二次的公开理由是要在美国与当地的部分留学生一起过年,第三次的公开理由却没有公开。
然而,夏希羽在这次的路途中见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于是他又在车上写下了一首词——《撼庭秋·泡沫冬景》:
“莫说心路不宁,此意难定。太阴灰途,少阳白雨,怖声自胜。时空寸断,横风怒号,黯闻平径。徒流霞光斑,寒烟梦景,无瑕晶莹。”
“看来你最近诗兴大发?”
夏希羽对此颇感无奈:“还好吧,主要是暂时也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事可以做了,总不能随时找人搞多人运动吧?不过,我没想到我们竟然能乘坐丽特小姐亲自为我们开的车。”
丽特喜不自胜地答道:“我没想到这是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公路上开车,而且是为自己的上级开车。不过,请各位放心,我家里人在收到消息后,很支持我这么做,请不用担心这次行程的费用和居住环境问题。那么,请各位享受这次旅行吧~”
次日下午,在得到夏希羽和沈涵曦的同意,并且签订合同将冲印出的原始胶卷交给夏希羽后,这天恰好也在这片沙滩上的、来自玛格南通讯社的摄影师——克里斯·斯蒂尔-帕金斯有幸地以彩色照片的形式,在较近距离完整地拍下了夏希羽与沈涵曦的牵手画面。
虽然这张照片只是露出了侧脸,并不是正面照片,但即便如此,它也足以在后来的历史中,成为夏希羽这次“诡异行程”重要的一手历史资料。
照片中的夏希羽正在写着一首全新的词,名为《如梦令·布莱克浦》——
“僵卧孤地四方,闲看五彩霓裳。衣到海天处,镜花水月无光。秋殇,秋殇,正是梦游归乡。”
当然,照片中是不可能看见这首词的原文的,原文是在这张照片拍下后,由夏希羽为这张照片亲自为之写下的。
于是,拍摄结束后的这天晚上,在滨海步行大道上且距离布莱克浦塔不到一英里的、暂时属于夏希羽一行人的临时住处里,晚餐的餐桌上有了三位外来客:
玛格南通讯社的克里斯·斯蒂尔-帕金斯先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请大家收藏:(m.19wxw.com)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