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那些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五章 本愿古寺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这时沧海珠对他说道:“沈施主,贫僧此行其实不光为天命人,也是慕名来见阁下。”

沈鉴一愣:“我?”随即摇了摇头“惭愧,不知小子何德何能,居然惊动和尚?”

沧海珠道:“我听说施主你聪明绝顶,乃大明第一神探。所以想请阁下移步莲华山本愿寺,去了一桩无头公案。”

沈鉴知道,佛门的无头公案并不是指杀人案,而是体现佛理的事件。所谓“了公案”就是参悟禅机,并晓谕众人。

所以此举实非易事,没有深厚的智慧绝难办成。

沈鉴自忖没那个能耐,苦笑道:“和尚饶了我吧,我可不会说禅。”

沧海珠道:“实不相瞒,此乃我师父九华禅师的意思。他老人家在双桫椤树下看见了你的身影。”

沈鉴大奇:“竟有此事?”

沧海珠点头道:“那双桫椤树乃达摩老祖所栽,灵验无比。既然能看见阁下,就说明你与此事有缘,施主又何妨一试呢?”

沈鉴左思右想,铁牛和佟刚等好友都已去外地上任,他在京城孑然一身实在闷得无聊。倒不如游山玩水聊作派遣,若能侥幸解开公案,也算做了件好事。

于是他说道:“好吧,却不知是怎样一桩公案?”

沧海珠眉头一皱道:“说来施主可能不信,有一只鸟儿飞到我们寺里鸣冤……”

沈鉴一愣,以为这话暗含什么禅机,可沧海珠解释道:“我知道听上去很奇怪,可这件事就是字面意思。

一个多月前寺里飞来只红色的鸟儿,落到双桫椤树上日夜悲啼。它的声音如同泣血哭诉,全寺僧众无不落泪。

方丈心中不忍,便问它:你莫非有什么冤屈不成?

那鸟儿极通人性,居然啾啾叫了两声,又点了点头。

方丈道:好,让我看看能为你申冤之人,说罢站到双桫椤树下。片刻后他忽然大声道:那人名叫沈鉴,目前就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快去请他!

我当时正要奉命了却天命人一事,不想这两件事重合在一起,不是有缘又是什么?”

沈鉴听了不禁半信半疑。不过一来是信得过沧海珠,二来料想是真是假一探便知,便道:“既然如此我便随和尚走一趟。”

顺天府距离鄱阳县路途遥远,两人当即出发。他们于途中未尝少歇,可到达鄱阳县时深秋已至。然而只见四周草木繁茂,一片葱茏景象,仿佛仍在盛夏。

两人来到莲华山下,眼前是偌大一座集市。里面有买有卖,热闹竟不输县城。

沧海珠道:“沈施主,一会儿山路难行,不如咱们先吃些东西再走如何?”

沈鉴寻思着到了本愿寺以后肯定不能再动荤腥,不趁此机会吃饱更待何时?于是说道:“和尚所言极是。”

两人挑了一家馆子坐下,沧海珠要了碗素面,沈鉴问小二:“你们店里有什么拿手的肉菜吗?”

小二挠了挠头,略带歉意的道:“客官,不巧了。小店的猪肉都已用完,做不成菜肴。”

沈鉴道:“没有猪肉,羊肉也行,我不嫌贵。”

店小二赔笑:“羊肉也没了。”

若是平时,沈鉴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可他和沧海珠一路同行,免不了时常茹素,今天实在是饿得馋了,便道:“我拿肉给你们做,这总可以吧?”

小二道:“当然可以,只收两个子儿的小料钱就好。”

沈鉴点点头,对沧海珠道:“和尚,我去去就来。”

沧海珠也不阻拦:“施主请自便。”

沈鉴来到街上,百步外便有家肉铺。只见几个伙计打着赤膊干活,牌匾下挂着个大猪头,以彰显货真价实。

沈鉴心中不胜欢喜,大声道:“给我称四两梅头肉,切成薄片。”伙计答应一声便去割肉,这时却见肉铺里走出个人来。

此人头戴方巾,像是读书人模样,衣服上却补丁摞补丁,说不出的寒酸。

他手中牵着条黄狗,长叹道:“唉,我刘某不是无情之人,但今天为了我娘子也只好委屈你了。”说罢眼中竟堕下泪来。

沈鉴瞧着新鲜,便问伙计:“这人是干嘛的,怎么遛狗遛到肉铺里了?”

伙计道:“他姓刘,十三岁便进学成了秀才,可如今三十了却仍考不上贡生。他一穷二白,娘子怀了身孕却吃不起肉,因此借我们的工具杀狗,回去给娘子补身子。”

沈鉴点了点头,这时只见刘秀才将狗绑到铁柱上。那狗以为主人和它闹着玩,仍用鼻子去噌刘秀才的腿。

可它万没想到,整日相伴的主人居然手起刀落,砍向它颈中。

但刘秀才是读书人,又是生平第一次杀生,虽劈中狗儿脖颈却未致死。那狗呜的一声哀嚎起来,拼命晃着头,将鲜血洒得满街都是。

刘秀才大惊失色,又不敢过去,拿着刀子不住往后躲。

黄狗眼中流出大滴的泪珠,它回望刘秀才,呜呜的悲鸣,似乎在问:你为什么要杀我呀?

刘秀才吓得魂不附体,捂着头大叫道:“不干我事,不干我事!”

肉铺的伙计实在看不下去了,抓起把解腕尖刀抢上前去,噌的剜入黄狗心口。那狗又挣扎片刻,头终于垂了下去。

沈鉴看得心中满不是滋味。这黄狗一生为主人看家护院,下场何其凄惨。而这书生不偷不盗,只为妻子吃口好的,似乎也不能太过苛责。总归是众生皆苦,一声长叹罢了。

看那书生将狗拖走,沈鉴也再没心情吃肉。他付了钱对伙计道:“肉送你了。”然后转头回了饭馆。

两人用过饭后便一同进山。

莲华山中奇峰兀立,八座山峰恰似八瓣莲花,本愿寺则位于最中央的山峰“莲心台”上。只听得悠悠钟声伴着轻纱般的薄雾荡开,使人心绪宁静,山道上还有不少善男信女来来往往。

沈鉴心想这本愿寺名不见经传,比之各地的名山古刹可差得远了。但山中清静自然,却又胜过所谓的“名寺”多矣。

步入山门后,早有知客僧过来迎接,沧海珠打个佛号道:“师兄,方丈可在吗?”

喜欢明朝那些案请大家收藏:(m.19wxw.com)明朝那些案19文学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